您是否正在尋找應對瘋狂的供應負荷的方法,并避免航空公司大規模取消航班時導致的運費暴漲?在本文中,我們將探討如何從關稅戰的另一場貿易沖擊——空運——中恢復過來。
什么是空白航行?
停航是指航運公司或承運人取消預定航次,或跳過航線上一個或多個計劃停靠的港口。因此,停航并非延誤,而只是因為取消而不再發生。停航意味著可用航次減少、運輸時間不可預測,以及供應鏈規劃的潛在延誤。
為了應對運力過剩、穩定運費指數或應對需求的突然變化(尤其是在貿易形勢不確定的情況下),停航是必要的。此舉旨在在貿易流量混亂的情況下恢復運費穩定,但代價是網絡可靠性和一致性的喪失。
新一輪停航潮背后有何原因?
唐納德·特朗普 (Donald Trump) 于 2025 年提出的關稅提案引發了人們對中美貿易戰影響的合理擔憂,全球航運業的行為即將徹底改變。
當前市場尚未從進口關稅上調的影響中恢復過來;托運人正不斷加快從亞洲的貨運速度,以避開下一波關稅,全球承運商也在通過實施空白航行來適應,特別是在跨太平洋和亞歐航線上。
主要觸發因素:
“前期投入”——需求扭曲
由于無法進行長期運營規劃,進口商加快了發貨速度,零售商和制造商則囤積貨物以應對潛在的運費上漲,導致貨運量先是激增,隨后又急劇下降。這種波動性使得承運商難以遵守約定的船期。
產能過剩
潛在的需求下降將導致貿易流量失衡,承運商的船舶數量將超過其需求。閑置航次被用來人為地限制艙位,這有助于防止即期運價暴跌。
端口瓶頸
尤其是由于關稅上調,中國港口面臨著貿易流量過剩和發往美國港口的緊急貨物運輸問題。這些樞紐的延誤影響了整個供應鏈,導致航班取消。
市場危機概述
承運商不僅削減了最繁忙航線的航行,還重新平衡了整個網絡,這影響到了亞洲內部貿易與歐洲腹地之間的貿易往來。
亞洲 - 北美(西海岸):總運力六周內下降 12%,從 143 萬標準箱降至 137 萬標準箱
亞洲-北美(東海岸):下降14%,從101萬標準箱降至86.7萬標準箱
在高峰周,由于大量空載,這些航線的每周運力可能會損失高達 28% 和 42%
包括洛杉磯和長灘在內的美國港口報告稱,船舶平均延誤7-10天。不穩定的運輸量給倉庫基礎設施帶來壓力
截至 2025 年 4 月 17 日,德魯里世界集裝箱指數 (WCI) 為每 40 英尺集裝箱 2,192 美元,較前一周下跌 3%

亞歐貿易航線重新配置
中國主要港口與美國之間的定期航線服務已暫停或改道地中海樞紐。支線網絡緊張,轉運延誤增加。歐洲一些較小的港口正努力應對運量波動。
湍流收縮
停航也導致了合同可靠性與市場風險之間的失衡。小型托運人(缺乏運量優勢的中小企業)盡管簽訂了合同,卻仍被排除在服務范圍之外。與此同時,大型BCO正在與承運商重新談判長期協議,以更高的基準費率換取優先艙位保證。在這種雙重服務格局下,準入權變得比價格更重要。
運營商聯盟的戰略舉措
像海洋聯盟 (Ocean Alliance) 和 THE Alliance 這樣的大型聯盟已將服務整合到較少的目的地。雖然船期可靠性仍保持在 85% 以上,但實際每周航行的頻率有所下降。一些聯盟成員更看重船舶利用率而非市場份額,他們選擇取消多個航次,而不是使用預訂不足的船舶來執行物流任務。這有利于物流供應商的盈利,但對于依賴固定船期的托運人來說并不合適。
為了應對這一問題,托運人采取了多層次的應對措施:
將生產轉移到東南歐或墨西哥
通過區域港口實現多元化(例如格但斯克、瓦倫西亞、薩凡納)
對時間敏感的貨物更加依賴空運
使用數字貨運平臺獲取實時運力變化
展望未來
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可能會加劇這種差距。如果沒有一個平靜的旺季,2025年下半年,分拆市場的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,屆時只有行動敏捷、人脈廣泛的托運人才能獲得艙位。運費波動、運力鎖定以及最后一刻跳過港口可能會成為新的常態。
空白航班的影響
| 范圍 | 對市場的影響 | 預報 |
| 價格上漲 | 消費者價格上漲 | 進口成本上升:服裝、電子產品、家具和食品(包括進口水果)。通脹壓力源于供應鏈中斷 |
| 貨物短缺 | 倉庫缺少貨物 | 供應延遲延長,消費品短缺風險增加 |
| 關稅不確定性 | 運費上漲 |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持續,導致進口國運輸成本上升和經濟通脹 |
| 湍流導入 | 美國進口量減少 | 由于持續的物流困難和關稅戰導致進口量下降 |
| 供應多樣化 | 探索新路線(越南、印度、墨西哥) | 重組供應鏈對于能夠從多元化中受益的新市場很有用,但這個過程需要時間,并且可能導致額外的成本和中斷 |
| 承運人的風險 | 空運航班帶來短期收益,但長期損失 | 由于頻繁停航,托運人的忠誠度下降 |
應對空航的必備技巧
零售:
預計并準備應對國際訂單的延誤
關注進口商品(服裝、電子產品、雜貨)的價格變化
比較供應商或承運商之間的價格,以避免多付款
制定采購計劃以避免短缺
對于企業:
審查您的供應鏈依賴關系
多樣化供應商和路線
實施實時貨物追蹤工具
利用預測分析評估風險并做出數據驅動的決策
咨詢專家制定定制策略
準備貨物庫存,以防出現延誤和短缺